院前急救电话

0734-5675120

冬病夏治三伏贴,穴位贴敷正当时----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提醒患者冬病夏治

发布时间:2021-07-01 阅读量:16626

俗话说“三伏天,冬病夏调好时节”,要想冬天过得好,三伏贴必定少不了!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,此时用温热治疗某些属于寒证的疾病,借着天人之阳盛之时,趁疾病缓解之期,采用温热助阳的药物对阳虚之体进行治疗,使体内阳气充足,抗病御寒能力大增,祛除体内沉寒痼冷之宿疾,以达到不发病或少发病的目的。

三伏贴是将“冬病夏治”的中医“治未病”理论与“天灸”相结合,在夏季三伏天施行穴位贴敷,用以预防和治疗虚寒性病证的一种中医外治法。其最早源于宋代王执中《针灸资生经》中提到的“天灸”,又称为发疱灸,是一种无需艾火的灸法,于人体相应的穴位敷贴某些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饼,致使穴位局部皮肤泛红、发疱甚至化脓,激发人体免疫调节机制,以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。

 2021年“三伏贴”贴敷时间:

头伏:2021年7月11日至7月13日

中伏:2021年7月21日至7月23日

末伏:2021年8月10日至8月13日

三伏贴收费标准:11元/穴,55元/次/6-10穴

 

三伏贴适用于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如下疾病人群:

1、呼吸系统疾病:慢性支气管炎、哮喘、慢性咽炎、过敏性鼻炎等。

2、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肠炎、慢性腹泻、消化不良、脾胃虚弱等。

3、骨关节疾病: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颈椎病、腰椎病、肩周炎、骨性关节炎等。

4、妇科疾病:月经不调、虚寒性痛经、盆腔炎、附件炎等。

5、亚健康调理(治未病):免疫功能低下、畏寒,手足冰凉、容易感冒等阳虚体质人群。

 

三伏贴需要注意什么?

贴敷时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瘙痒、发热、微痛等感觉,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,甚至少数病人局部出现水泡均为正常反应,不影响疗效。但是如果敷药处皮肤出现刺痒难忍、灼热、疼痛等异常感觉时,应及时取下药膏,严禁抓挠,不宜擅自涂抹药物,一般可自行痊愈。如果出现红肿、严重水泡等反应时,切忌不要自行把水泡弄破,以免溃烂和留疤,应及时就医。

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贴敷的时间,成人贴敷一般为2-4小时,建议不超过4个小时;儿童一般为半小时-2小时,建议不要超过2个小时。

另外,打了新冠疫苗后是可以正常贴敷的,不会影响到疫苗的接种。

 三伏贴虽好,但也并非人人都适用,这些人不能贴“三伏贴”:

1、三伏贴主要针对的是虚寒性的疾病,如果您属于阴虚火旺、内热体质者,都不宜贴敷,效果会适得其反;

2、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、特殊体质及患有严重湿疹、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以及贴敷局部皮肤有创伤、溃疡、感染者都要避免三伏贴;

3、糖尿病患者、结核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、出血性疾病患者、肿瘤患者、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均慎用贴敷;

4、特别要注意的是,现在仍处于疫情期间,所以如果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,或是处于慢性病急性发作期,都不建议进行三伏贴;

5、处于月经期的女性朋友、哺乳期妇女以及孕妇也不建议行三伏贴。

 

贴敷地点: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部北一楼中医康复科

预约电话:0734-5675068(工作日8:00-12:00,14:30-17:30)

          17382178973(喻医生)